中文版  |   院长信箱  |   部长信箱
国际合作
首页» 国际合作» 经验分享»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留学心得之二(王文斌)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留学心得之二(王文斌)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3-13     浏览次数:

          姓    名:王文斌(06级博士研究生)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院 资助项目:2007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项目 培养方式:联合培养 专业方向:植物学(水分生理与抗旱分子生物学) 国外单位: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www.kribb.re.kr       首先感谢母校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是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资助,我才能有机会作为一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赴韩留学。在韩一年的留学生涯,虽很短暂,但感慨颇多。我不仅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接触了很多新的事物,学到了先进的实验技术,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实验课题,而且在体会身处异国他乡的新鲜与兴奋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只身在外时的那份孤独与乡愁。 我在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的主要研究课题是:苜蓿的抗逆性及NDPK2、codA基因对苜蓿的遗传转化研究。通过整整一年的实验,我完成了不同苜蓿品种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比较及抗氧化机制分析,并顺利完成上述两个基因对两个苜蓿品种的遗传转化。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均得到约15株的转化体,此外,还进一步对转基因植株的胁迫忍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撰写两篇英文,两篇中文文章,目前已有一篇SCI接受。 韩国的教育和国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每年招生两次,学期很短。学生有很多自己的自由时间,或者打工或者旅游,既能缓解学习压力,又能积累社会经验,从中学到一些学校生活学不到的东西。增加了自己的社会阅历,使自己更加珍惜学习生活,体会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另外,不用一直埋头于应付学习和考试,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生活,会更好的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该学习什么该放弃什么,所以这种“松散”的教育方式未尝不好,整体上韩国的学校生活较国内要开放很多。 对于此次出国的体会,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韩国的人文、地理印象 刚到韩国的第一印象就是韩国的地貌,几乎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四面环山,地势高低起伏,很有山城重庆的味道。韩国人诚挚坦率,并具有高度的审美观,他们热爱各种形式的艺术,并以许多具有历史性的遗迹来点缀全国各地。这些遗迹象征着韩国悠久古老灿烂的文化。我所在的韩国大田广域市是个很秀丽的城市,地处韩国中部,山地比较多,植被保护的比较好,空气又比较湿润,如果不是阴雨天,天空几乎都是一种迷人的湛蓝,大家都说很适合居住,经常会有朋友调侃“觉得自己好像在度假”! 物价和饮食是最能反映韩国生活与国内不同的两个方面,韩国的物价比国内要高四五倍左右,不管买什么,甚至坐公交车都是以千元为单位,折合人民币六元多,所以来韩很长时间难以接受这种物价。一个国家的物价是和这个国家的整体人民生活水平相当的,在韩国,一般的工薪阶层年薪也有3000万韩币,折合人民币20万左右,而这个数字在国内对于一些干得不错的白领阶层来说,也只是个奋斗目标。说起韩国的饮食,首先想到的就是泡菜和各式各样的鱼,都以辣著称。刚来时比较新鲜,每顿都很期待,时间长了,就能很深刻的体会到中国地大物博的内涵。想起一个韩国朋友对中国的评价,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中都不能完成的三件事:一是不可能识完所有的中国字;二是不可能游遍中国的每一个地方;三是不可能尝完所有的中国菜,想想真有些道理。    2、深切体会出国前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出国前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包括同国外导师的联系,各种申请材料的填写、研究计划的确定以及实验前期准备等多方面,当然还包括英语交流水平的强化。在同国外导师进行联系方面,因为我的国内导师水保所的邓西平研究员与国外导师之间有前期的合作研究,韩国实验室也早有接受中国留学生的意愿,其实到了韩国之后我也才知道韩国导师对我们学校也早有相当的了解,在我之前我们学校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于2007年在他的实验室完成了博士论文。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再加上邓西平导师的推荐也就顺理成章有了同韩方随后的交流与沟通。 但现在回想起来,同国外导师前期的沟通和讨论,以确立详细的研究计划,是我这次顺利完成课题至关重要的一环。我想不仅是我,实际上也是每一位即将出国的留学生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年的留学时间对我来说要完成博士阶段的关键实验内容而且又是存在很多不可预见影响因素的植物基因工程确实很紧张,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而细致的实验计划,包括细致而合理的时间安排。不仅如此,通过同国内外两个导师的讨论,我们还准备了几套研究方案,我们考虑到哪些实验必须在国外按时完成,哪些实验确实因时间紧张可以进行合作研究、哪些实验可以与国内的课题相衔接,回国之后还可以继续开展等等,尤其是同国内工作的衔接,如果考虑不周,仅从个人来讲也将可能影响到博士论文的完整性。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我准备和阅读大量的实验参考文献,再加上同国内外导师之间的不断讨论,完成了研究课题和实验路线的可行性论证,并且完成了前期的预实验,另一方面我还对韩国实验室发表的文章进行了广泛的阅读,侧重考虑如何将自己的课题和该实验室的研究内容、研究技术相衔接。 当然,除了课题之外,我还通过网络初步了解了一些韩国的文化和生活,这对出国之后生活的提早适应会有一定的帮助。    3 、国外生活的适应和工作的开展 到国外的第2周,我就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也遇到很多自己不太熟悉的仪器、技术和方法,可以边学边用,不耽误实验的进展。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也常常利用实验的空闲用于许多仪器使用和实验技术的学习。我的体会就是一定要谦虚坦诚,不能爱面子,不懂就要问,不能装懂,而且要尽量了解清楚,不能一知半解,不过同时也要注意尺度,同样的问题最好不要问第二次。所以总体来讲,我的实验进展也比较顺利,这其中也跟出国前的充分准备密切相关。 对于出国留学而言,学习、研究是最终目的,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容我专门用来去适应生活,所以很多韩国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人文、地理是在开展工作之后慢慢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去了解。国外生活的寂寞与孤单自不必说,但重要的是如何恰当的进行调节,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当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调节方式,我自认为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就是语言的学习与交流。在韩国,我参加了每周六晚上针对于外国留学生一对一的韩国语培训班,后来有时我也教起了汉语,从中不仅学到了一些语言知识,认识了很多的国内外朋友,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语言的相互学习融入到了与实验室同事,甚至与国外导师的交流和生活当中,所以我们之间相处的很快乐!     谈到语言,尽管这次未能到英语国家进行学习,不免有些遗憾,但是在韩国期间我们的生活、工作包括seminar以及参加的学术会议也全部采用英语,所以从中还是进行了充分的锻炼。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大胆的说,只有说出来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从交流当中学习别人对英语语言的运用。 最后,在对待科学研究上,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勤奋、细致、求是,我们可能要花比别人多倍的努力,去不断的学习和了解与自己课题相关、甚至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但是我们深信所有的收获都将会推动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走的更快、走的更远。其实这些体会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我的国外导师郭尚洙博士,今年7月份,他曾率领韩国科技考察团就我国西北沙漠化防治来我们学校进行过访问,是他对科学一贯的热情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在韩国我们每周从周一到周五,早上8:30上班,没有午休,晚上通常12点之后离开实验室。周六本来是休息日,但通常我们也到实验室工作,起初这样的作息时间是跟着导师的节奏,后来慢慢也成了一种习惯。除了加倍的工作,还需要细致、求是的态度,更要学会思考。导师有两句话我铭记在心,一句是:“Other people can do, we can do”,还有一句是“No problem is just problem”。     总之,回想一年的留学之路,踏出国门之初面对的孤独、寂寞、文化隔阂和各种艰难苦涩,也都随着心态不断的调整和适应得到解决。深有体会,生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实际上也都很平淡,总是在不断地奋斗,幸福就是奋斗的过程,结果往往不如过程那么有意义。在韩国一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朋友,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站在国内看世界和到国外亲身体验完全不同,这些耳濡目染接受到的生活观念、消费知识、思维模式,对我今后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帮助。出国留学,不仅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完成了自己的科研课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认识自己、升华自己,增强了自信,改变了心态。感谢母校、国家留学基金委、敬爱的导师和朋友,是他们的帮助、关心和支持使我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能力,使我的人生多了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            王文斌         

2009.3.3